一、背景
自从国家启动政府信息化建设以来,各地市政府大都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。但是,初期的地市电子政务网连接范围一般较小,纵向上,没有连接起区县一级的政府办公网络;横向上,没有连接起各局、委、办的办公网络;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,形成了信息孤岛,导致无论是政府内部办公还是公众服务,都存在沟通不畅、效率低的问题。为了加强政府内部的交流、提高政府的整体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,许多地市已经开始规划、建设具有更大连接范围、更快传输速度的大型电子政务网络。
大型地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为各接入单位提供统一、优质的信息化传输平台。但与此同时,由于接入人员的身份复杂(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),各部门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存在差异,所以电子政务网在为正常业务数据提供高速通路的同时,也有可能成为网络安全威胁快速扩散和蔓延的温床。这已经成为地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头号问题,换句话说:“大型地市电子政务网建设的好与不好,标准就是网络安全是否达标”。
二、“等保”与电子政务网
适逢其时的是,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制订了标准、规范,可以非常细致地指导地市电子政务网的“网络安全规划、建设和监管”。这个标准和规范就是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”。
信息安全等级保护(简称“等保”)就是国家通过制订统一的标准,根据信息系统不同重要程度,有针对性开展保护工作,分等级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,国家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实行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。“等保”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分为5级,1级最低,5级最高。例如,电子政务内网要达到4级保护要求,电子政务外网要达到3级保护。
“等保”有具体的实施指南,把实施流程进行了细化,在其中的“安全规划设计阶段”、“产品采购和工程实施阶段”、“运营管理和状态监控阶段”,H3C公司都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和帮助,尤其是在安全建设规划、详细方案设计的过程中。
公司多年服务于电子政务网,了解电子政务网运行中的安全需求,开发了“五大安全解决方案”,分别是:远程安全接入解决方案、边界防护解决方案、内网控制解决方案、数据中心保护解决方案和行为监管解决方案。这些解决方案不是单一的产品,而是多产品的联动配合,能够响应“等保”中的许多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,是落实“等保”的优秀解决方案。
能够响应的等保要求:
O1-6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的能力
O1-8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1-9. 应具有设计合理、安全网络结构的能力
O1-14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5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6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标识和鉴别的能力
O1-17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2-11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的能力
O2-12. 应具有对硬件故障产品进行替换的能力
O2-13. 应具有系统软件、应用软件容错的能力
O2-14. 应具有软件故障分析的能力
O2-15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2-16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能力
O2-22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中的信息进行保密性保护的能力
O2-2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2-25. 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
O2-27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8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9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的能力
O2-30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2-31. 应具有对用户产生复杂鉴别信息并进行鉴别的能力
O2-35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2-37. 应具有非活动状态一段时间后自动切断连接的能力
O2-38. 应具有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测能力
O3-14. 应具有监测通信线路传输状况的能力
O3-15. 应具有及时恢复正常通信的能力
O3-16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和纠错的能力
O3-17. 应具有系统软件、应用软件容错的能力
O3-18. 应具有软件故障分析的能力
O3-19. 应具有软件状态监测和报警的能力
O3-20. 应具有自动保护当前工作状态的能力
O3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3. 应具有使重要通信线路及时恢复的能力
O3-3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3-35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6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分析、响应对网络和重要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3-38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39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44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3-45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3-51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中的信息进行保密性保护的能力
O3-52. 应具有防止加密数据被破解的能力
O3-53. 应具有路由选择和控制的能力
O3-54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3-55. 应具有通信数据完整性检测和纠错能力
O3-57. 应具有持续非活动状态一段时间后自动切断连接的能力
O3-58. 应具有基于密码技术的抗抵赖能力
O3-59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3-61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3-62. 应具有重要数据和程序进行完整性检测和纠错能力
O3-66. 应具有保证重要业务系统及时恢复运行的能力
O4-15. 应具有监测通信线路传输状况的能力
O4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3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测和纠错的能力
O4-36. 应具有使重要通信线路及时恢复的能力
O4-37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4-38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集中分析、响应、阻止对网络和所有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4-39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41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2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7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4-48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4-49. 应具有对同一个用户产生多重鉴别信息,其中一个是不可伪造的鉴别信息并进行多重鉴别的能力
O4-53. 应具有对传输和存储中的信息进行保密性保护的能力
O4-55. 应具有防止加密数据被破解的能力
O4-56. 应具有路由选择和控制的能力
O4-57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4-59. 应具有持续非活动状态一段时间后自动切断连接的能力
O4-60. 应具有基于密码技术的抗抵赖能力
O4-61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4-63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4-64. 应具有重要数据和程序进行完整性检测和纠错能力
O4-68. 应具有保证通信不中断的能力
O4-69. 应具有保证业务系统不中断的能力
能够响应的等保要求:
O1-8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1-9. 应具有设计合理、安全网络结构的能力
O1-13. 应具有发现网络协议、操作系统、应用系统等重要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1-14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5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6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标识和鉴别的能力
O1-17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1-18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15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2-16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能力
O2-25. 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
O2-26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2-27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8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32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33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2-3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2-38. 应具有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测能力
O3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3-35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6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分析、响应对网络和重要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3-37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3-38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39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40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3-41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3-42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等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3-43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3-53. 应具有路由选择和控制的能力
O3-54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3-59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3-60. 应具有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测能力
O3-61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4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37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4-38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集中分析、响应、阻止对网络和所有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4-39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40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4-41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2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集中分析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4-45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4-46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4-47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4-56. 应具有路由选择和控制的能力
O4-57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4-61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4-62. 应具有网络边界完整性检测能力
O4-63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能够响应的等保要求:
O1-13. 应具有发现网络协议、操作系统、应用系统等重要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1-14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5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6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标识和鉴别的能力
O1-18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15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2-16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能力
O2-17. 应具有对用户的误操作行为进行检测和报警的能力
O2-2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2-25. 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
O2-26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2-27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8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9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的能力
O2-30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2-31. 应具有对用户产生复杂鉴别信息并进行鉴别的能力
O2-32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33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2-3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3-19. 应具有软件状态监测和报警的能力
O3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24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和分析记录结果的能力
O3-3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3-35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6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分析、响应对网络和重要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3-37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3-38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39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40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3-41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3-42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等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3-43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3-45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3-46. 应具有对同一个用户产生多重鉴别信息并进行多重鉴别的能力
O3-47. 应具有对硬件设备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3-48. 应具有对硬件设备进行合法身份确定的能力
O3-49. 应具有检测非法接入设备的能力
O3-54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3-58. 应具有基于密码技术的抗抵赖能力
O3-59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3-61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4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5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和分析记录结果的能力
O4-27. 应具有安全机制失效的自动检测和报警能力
O4-28. 应具有检测到安全机制失效后恢复安全机制的能力
O4-37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4-38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集中分析、响应、阻止对网络和所有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4-39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40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4-41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2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3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集中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4-4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集中分析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4-45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4-46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4-47. 应具有保证鉴别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的能力
O4-48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4-49. 应具有对同一个用户产生多重鉴别信息,其中一个是不可伪造的鉴别信息并进行多重鉴别的能力
O4-50. 应具有对硬件设备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4-51. 应具有对硬件设备进行合法身份确定的能力
O4-52. 应具有检测非法接入设备的能力
O4-56. 应具有路由选择和控制的能力
O4-57. 应具有信息源发的鉴别能力
O4-61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4-63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
能够响应的等保要求:
O1-13. 应具有发现网络协议、操作系统、应用系统等重要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1-14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5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8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15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2-2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2-25. 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
O2-26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2-27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8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32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2-33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2-3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3-3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3-35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6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分析、响应对网络和重要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3-37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3-38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39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40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3-41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3-42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等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3-43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O4-37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4-38. 应具有能够检测、集中分析、响应、阻止对网络和所有主机的各种攻击的能力
O4-39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40. 应具有发现所有已知漏洞并及时修补的能力
O4-41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2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4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的检测、集中分析、阻止和清除能力
O4-45. 应具有防止恶意代码在网络中扩散的能力
O4-46. 应具有对恶意代码库和搜索引擎及时更新的能力
能够响应的等保要求:
O1-14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5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1-16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标识和鉴别的能力
O2-15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2-16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能力
O2-2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2-25. 应具有能够检测对网络的各种攻击并记录其活动的能力
O2-27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8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的能力
O2-29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的能力
O2-30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2-31. 应具有对用户产生复杂鉴别信息并进行鉴别的能力
O3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22. 应具有按优先级自动分配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24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和分析记录结果的能力
O3-34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3-35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3-38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39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3-40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3-45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3-46. 应具有对同一个用户产生多重鉴别信息并进行多重鉴别的能力
O3-59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3-61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4-21. 应具有合理使用和控制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25. 应具有记录用户操作行为和分析记录结果的能力
O4-37. 应具有限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使用的能力
O4-39. 应具有合理分配、控制网络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资源的能力
O4-41. 应具有对网络、系统和应用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2. 应具有对数据、文件或其他资源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的能力
O4-43. 应具有对资源访问的行为进行记录、集中分析并响应的能力
O4-48. 应具有对用户进行唯一标识的能力
O4-49. 应具有对同一个用户产生多重鉴别信息,其中一个是不可伪造的鉴别信息并进行多重鉴别的能力
O4-61. 应具有防止未授权下载、拷贝软件或者文件的能力
O4-63. 应具有切断非法连接的能力
O4-65. 应具有对敏感信息进行标识的能力
O4-66. 应具有对敏感信息的流向进行控制的能力
总结
作为业内领先的网络与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,H3C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正式开始推行的时候,就敏锐地意识到等级保护与H3C一直倡导的“面向安全的网络设计”有着天然的契合。
基于此,在产品、解决方案、品牌以及组织架构等方面已经做足准备的H3C公司,必将充分发挥“五大安全解决方案”的技术优势,利用“面向安全的网络设计”准确地把握地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的“等保”要求,为大型地市电子政务网络新一轮的升级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。